閩州教育導航網址: 職稱評審 研究生 公務員 教師資格 司法考試 閩州教育 建設執(zhí)業(yè) 金融財會 職業(yè)資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 > 報考指南 > 想要成為一名教師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想要成為一名教師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摘要】想要成為一名教師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對于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想要問,因為每一年都有很多報考教師資格證,想要拿下這本證書。下面閩州教育網小編將和大家介紹這個問題,大家不妨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樣才能確認自己是否有資格報名喲。

  想要成為一名教師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標準是什么?

  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wèi)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于二○○八年九月一日頒布了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并于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這兩個《規(guī)范》是教師資格申請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遵守教師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參照標準。此外,還需要對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的工作、政治思想表現(xiàn)、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情況、遵守社會公德情況、有無行政處分記錄、有無犯罪記錄等進行考察和核實。

  《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2008年修訂)的主要內容為:

  1.愛國守法。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guī),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yè)。

  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yè),志存高遠,勤懇敬業(yè),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

  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5.為人師表。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guī)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xié)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是:

  1.愛國守法。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師職責,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校園和諧。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

  2.敬業(yè)愛生。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yè),樹立崇高職業(yè)理想,以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為己任。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終身學習,刻苦鉆研。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得損害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3.教書育人。

  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4.嚴謹治學。

  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發(fā)揚民主,團結合作,協(xié)同創(chuàng)新。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guī)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力戒浮躁。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5.服務社會。

  勇?lián)鐣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傳播優(yōu)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熱心公益,服務大眾。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yè)服務。堅決反對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6.為人師表。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yōu)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模范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yè)聲譽的行為。

  各類教師資格的學歷條件是如何規(guī)定的?

  《教師法》規(guī)定,各類教師資格的合格學歷條件分別為:

  1.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yè)學校畢業(yè)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專業(yè)學校畢業(yè)學歷應當視為不合格學歷;

  3.取得初級中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茖W校或者其它大學?飘厴I(yè)及其以上學歷;

  4.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學本科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

  5.取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yè)學校畢業(yè)及其以上學歷,并應當具有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

  具有特殊技藝者申請認定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其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此項規(guī)定僅限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不適用于其他種類教師資格;

  6.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yè)學歷。

  目前,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公眾對高質量教育需求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試點的實行,部分試點省份已提高了幼兒園、小學、初中等教師資格種類的學歷要求。

  教育教學能力條件有哪些要求?

  《<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第八條規(guī)定: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者教育教學能力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具體測試辦法和標準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試點的省份,其教師資格考試標準由國家統(tǒng)一制定。

  2.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標準,其中語文教師、對外漢語教師不低于二級甲等,語音教師不低于一級乙等。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其他規(guī)定的,按其規(guī)定執(zhí)行。

  3.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有完全的法律行為能力等,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yī)院體檢合格。

  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包括哪些內容?

  教師資格考試制度改革后,對申請人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考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綜合素質

  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yè)道德及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2.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

  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生指導的知識和能力;管理班級的知識和能力。

  3.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擬任教學科的專業(yè)知識與有效教學能力。

  4.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主要包括選擇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掌握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管理學生的能力,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以及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而進行研究活動的能力等等。 綜合素質、教育(保教)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三項內容通過筆試的方式考核;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考察一般通過面試、試講等方式進行。

  對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有何特殊規(guī)定?

  《<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第九條規(guī)定:高等學校擬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師職務或具有博士學位者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時,只需具備該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三)項規(guī)定的條件。即,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考查一般不作為必要條件。但其所在省份的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另有規(guī)定的,按照其規(guī)定執(zhí)行。

  溫馨提示:拿到教師資格證的用處有很多,所以說各位考生們,想要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話,請抓緊時間備考。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細心解答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lián)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址:www.nhanhay.cn

上一篇:建筑人員必看的關于工程師職稱評定的幾個重要問題下一篇:關于教師資格證書的五個問題詳解
關于我們
法律申明
聯(lián)系方式
加入我們
服務中心
報名地址
繳費方式
學費分期
商務合作
講師應聘
招商加盟
推廣聯(lián)盟
電話客服熱線:400-968-7268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閩州教育活躍用戶交流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每天好料不斷
2015-2020 版權所有@廈門華育遠教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閩ICP備170027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