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張老師的教育行為。
分析:
第一步是審題,這題要求作答的方式是評價,角度是學生觀,此外,在作答知識點的時候,要求我們結合材料,給了我們一個大的方向。
第二步讀題,閱讀材料,抓住關鍵信息,這里面主要是兩個主體,一個是張老師,一個是王紅。另外就是看他們的做法。張老師沒有對數學不好的王紅失去信心,而是針對她的特點進行了因材施教幫助她提高成績。其中,張老師對王紅可以進步充滿信心,體現了他認為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另外張老師根據王紅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體現了他認為學生是獨特的人。最后他在幫助王紅的過程中注意啟發(fā)引導,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第三步具體作答,作答的結構是總分總,注意分條列點,注意邏輯,標志詞明確,明確標識“在材料中”說明結合材料。
具體作答如下:
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很好地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學生觀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首先,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材料中,張老師并沒有因為王紅的數學成績差就放棄她,而是從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王紅的數學成績,增強王紅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材料中,一方面王紅的英語和語文成績優(yōu)秀,張老師根據王紅的優(yōu)點引導她根據英語、語文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數學,克服了學習數學的畏懼感;另一方面,張老師結合王紅操作性學習活動基礎薄弱的特點,搭建“腳手架”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地完成作業(yè)。
再次,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材料中,張老師通過方法的引導和自信心的確立,激發(fā)起王紅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王紅的數學成績。
因此,作為教師,在面對學生偏科的情況下,要結合“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積極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溫馨提示:若是你符合報考教師資格證的條件的話,不妨提前準備好材料,到了報名時間就可以直接去報名了。若想要了解更多教師資格證試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細心解答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址:www.nhanha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