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盧梭
讓·雅克·盧梭 (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相關考點如下:
(一)代表作《愛彌兒》
盧梭是18 世紀法國啟蒙思想運動中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過教育代表作《愛彌爾——論教育》,提出了以人的自由發(fā)展和自然教育為基礎的培養(yǎng)新人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在教育史上顯赫地位。
(二)自然主義教育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即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培養(yǎng)目標: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自然人”。方法原則:正確看待兒童;給兒童以充分的自由。
(三)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
盧梭認為:理想國家中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忠誠的愛國者,學校教育由國家掌管。對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費,國家也要給予補貼。教師需由本國公民擔任。體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盧梭屬于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六、洛克
洛克,英國哲學家,他的思想在哲學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教育學的發(fā)展中也不例外,他的思想的很多方面都影響著教育學發(fā)展。相關考點如下:
(一)白板說
洛克認為: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只是通過經(jīng)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這就是著名的“白板說”。正是因為白板說的觀點強調環(huán)境或者教育在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洛克又被劃分在環(huán)境決定論(外鑠論)的陣營里。
(二)教育漫話和紳士教育
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話》也是考試中喜歡考的考點。另外洛克主張紳士教育。關于體育,洛克認為人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對于德育,他把德行放在比知識更重要的環(huán)境;在智育問題上,洛克尤其強調兩點,一是德行重于學問,二是學問的內容必須是實際有用的廣泛知識。
(三)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
洛克認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有巨大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紳士。因此他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七、馬卡連柯
蘇聯(lián)教育家,作家。1905年從小學師資訓練班畢業(yè)后開始教育生涯。提出了通過集體和生產(chǎn)勞動來教育兒童以及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和方法,豐富了他的教育學理論。相關考點如下:
(一)論集體主義教育
馬卡連柯十分注重集體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集體主義教育的原則有: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原則;平行教育影響原則;前景教育原則。特別是平行教育原則,要求教師要把通過集體影響個人與通過個人影響集體結合起來,反映在班級管理中就是平行管理的管理模式。
(二)相關名言考查
例如: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尊重一個人”。這句話說明的德育原則是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