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州教育導航網(wǎng)址: 職稱評審 研究生 公務員 教師資格 司法考試 閩州教育 建設執(zhí)業(yè) 金融財會 職業(yè)資格 中考 高考
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 > 備考材料 > 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zhì)科目作文參考之天津卷高考范文

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zhì)科目作文參考之天津卷高考范文


  【摘要】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zhì)》這個科目是需要寫作文的,對于已經(jīng)報考了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的人來說,備考的時候要看別人寫的作文,從中獲得寫作的靈感,屆時應考才能順利寫出作文喲!

  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zhì)科目作文參考之天津卷高考范文

  圍繞“器”寫作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不器與器 “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中,孔子如是說。

  “君子當器”。

  我說。

  孔子認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拘泥于某種特定形態(tài)功能,但求一技之長安身;而應當追求“道”,不斷“致良知”,探求人間真理。而當今,信息時代洪流滾滾,人們忙碌如蟻,轉(zhuǎn)而追求起“小確幸”“佛系”的態(tài)度,向往隨遇而安的生活,追求偏安一隅的快樂,這雖無可厚非,然而不得不引起我們警覺:這樣的生活,是否正離先哲的教誨漸遠,而庸碌的我們,又是否活得越來越簡單,以至把自己活成了警言中單調(diào)的“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為探求人世真理孜孜不倦,終于成為“百科全書學者”,自成豐富的哲學體系,為后世景仰;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少年立下“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雄心壯志,三十載踏遍華夏大地,一部《徐霞客游記》寫盡九州風流。此番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人類星空耀眼的群星們,可能從未耳聞“君子不器”,但他們明白,一個處于時代之中的人,所要堅持的信念,所要追逐的目標。他們或許身處異代不同時,但都心懷天下,愿意為了人類的發(fā)展前進,不斷追求真理,披荊斬棘。木桶或高樓,都無法阻擋他們。他們跳出了“器”的局限,真正成了孔子所言的君子。

  而當代的我們,新時代的青年,面對改革浪潮的隘口,在先哲指引下,更應該胸中有志,敢于跳出舒適的安全區(qū),不甘為“器”,放遠目光,為時代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不負千年之前,孔夫子對青年,對蒼生的愿景。君子,不為器——

  君子,也當器。

  心懷天下,不囿于“器”,更當充納自身,學習于“器”。學習“器”的包容,學習“器”的廣闊!昂<{百川,有容乃大!蔽覀儗W習“器”,包含外物,也包含自己。

  包含外物,要求我們心胸豁達開闊,學習“器”如一的品格,既要有不畏風霜的銳氣,更要有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不畏過往,也不忘初心。不斷涵養(yǎng),為自我發(fā)展提供更多的養(yǎng)料;包含自己,要求我們努力奮斗,學習“器”豐富的蘊含,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品質(zhì),鍛煉自己,為接受知識、措置外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玉不琢,不成器。為了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在心懷天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我,我們應當學“器”,又不囿于“器”,將內(nèi)心的遠大理想和個人修養(yǎng)有機統(tǒng)一,方能“成器”,方能不負韶華,成長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為新青年。

  溫馨提示:2019已經(jīng)到了,大家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機會。要知道成為教師的好處特別多,所以符合條件的你,請早點備考,屆時考試的時候,才能胸有成竹喲。若想要了解更多2019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的信息,不妨咨詢下閩州教育的老師們,他們將為大家細心解答各種問題的,具體的聯(lián)系方式如下:

  報名電話:185-5928-9775(微信號) 林老師

            185-5969-5373(微信號) 羅老師

  報名地址:閩州教育職業(yè)培訓中心(廈門市湖里區(qū)安嶺二路95號紅豆杉科技大廈B棟6樓B區(qū)閩州教育)

  招生網(wǎng)址:www.nhanhay.cn

上一篇: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zhì)科目作文參考之浙江卷高考范文下一篇:小學《教育教學知識》常用來出簡答題的考點推送
關于我們
法律申明
聯(lián)系方式
加入我們
服務中心
報名地址
繳費方式
學費分期
商務合作
講師應聘
招商加盟
推廣聯(lián)盟
電話客服熱線:400-968-7268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閩州教育活躍用戶交流群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我們
每天好料不斷
2015-2020 版權(quán)所有@廈門華育遠教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閩ICP備17002721號